武姿辰等-casino plus

科研进展

武姿辰等-gmd: 全球-区域pahs模式发展及健康风险评估

多环芳烃(pahs)是一类具有持久性、生物累积性和高毒性的有机污染物,因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的重大危害而备受关注。尽管国内外已开展关于pahs的研究,但模拟研究仍存在模式分辨率较粗、理化机制不够全面等问题,排放变化导致的pahs及其健康效应变化也未充分量化。针对上述问题,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自发研究员模式研发团队将苯并[a]芘(bap)、苯并[b]荧蒽(bbf)、苯并[k]荧蒽(bkf)和茚并[1,2,3-c,d]芘(icdp)涉及的气粒分配、气相反应、非均相反应和土气交换等物理化学机制进行建模,耦合到自主发展的气溶胶大气化学模式iap-aacm中,建立了全球-区域pahs数值模式(iap-aacm_pah v1.0),并以bap(毒性最强的母体pahs)为代表物,进行了全球(1°×1°)和中国(0.33°×0.33°)的多尺度模拟及健康效应评估。

图 1. 2013 年bap年均浓度的空间分布与观测值(实心圆圈)的对比,以及模拟嵌套域(红框)示意图

模拟结果表明,iap-aacm模式可以良好再现全球以及中国bap的时空分布。从全球范围来看,中国东部和欧洲中部的bap浓度较高,超过了欧盟规定的bap限值。与2013年相比,不考虑气象条件变化时,2018年印度和非洲的浓度有所上升,而中国的浓度呈现下降趋势,证实了“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”减排措施的有效性。然而,考虑气象条件变化时,四川盆地等地则呈现上升的趋势,气象条件变化对于bap浓度变化也有重要影响。尽管2018年bap导致的健康风险有所下降,但是中国华东地区的人群仍面临潜在的健康风险。

图 2. 2018 年全球和中国的健康风险等级分布图

该研究成果以“modeling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(pahs) from global to regional scales: model development (iap-aacm_pah v1.0) and investigation of health risks in 2013 and 2018 in china”为题发表在geoscientific model development期刊,论文第一作者为武姿辰博士生,陈学舜副研究员和王自发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,主要作者还包括大气所陈焕盛副研究员、王哲副研究员、吴林正研级高工及西交利物浦大学穆青assistant professor等。研究受到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“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”的支持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42377105)的资助。

citation:

wu, z. c., chen, x. s., wang, z. f., chen, h. s., wang, z., mu, q., wu, l., wang, w. d., tang, x.., li, j., li, y., wu, q. z., wang, y., zou, z. y., and jiang, z. j.: modeling of pahs from global to regional scales: model development (iap-aacm_pah v1.0) and investigation of health risks in 2013 and 2018 in china, geosci. model dev., 17, 8885–8907, https://doi.org/10.5194/gmd-17-8885-2024, 2024.

download:

附件下载: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