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邹 捍 为执行院重要方向项目和基金委重点项目,我们一行18人,来到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定日县,住宿“珠峰宾馆”。这里也是从北坡攀登珠峰的各国登山队的出发地。2006年5月21日,早上8点,全队在定日县街头的小饭馆“成都饭店”吃了早餐,稀饭、馒头、鸡蛋、咸菜,匆匆离开了这个距离珠峰最近的县城,踏上90公里的通向珠峰之路。沿318国道西行近5公里,通过鲁鲁边防检查站,朝阳刚刚给大地披上金色,但天上的乌云预示着今天的行程并不坦荡。 |
边陲小县定日,约5万人口 |
鲁鲁检查站西望,朝阳透过云缝照亮刚刚苏醒的大地 |
鲁鲁检查站后,离开318国道,左转进入通向珠峰的搓板路,越野车开始跳跃,尘土飞扬。不久来到了珠峰保护区的大门,一个藏族小村,进入珠峰地区的车辆和人员在此要交纳进山费上千元。幸好早已获得自治区政府和珠峰管理局的批准,节约了一笔可观的费用。这个大门的旁边住着我们多年的朋友,也是珠峰保护区的负责人,拉巴次仁。一个年轻的藏族小伙子看过我们的文件,打开大门放行。据他说,拉巴次仁正在珠峰大本营地区,我们会在那里遇见他。 |
回首珠峰保护区大门 |
离开珠峰的大门,车辆开始了艰难的爬坡,翻越加乌拉山。这是进入珠峰地区的最后一座高山。随着高度的增加,风雪交加,回首山下的道路,如同茫茫中的长蛇。 |
辎重车辆爬行在茫茫白雪中 |
盘踞在茫茫雪原中的长蛇 |
沿着艰险曲折的道路,我们不断攀升,终于见到了有五彩经幡装饰的加乌拉山口。如果是晴天,站在这里可以饱览珠峰、马卡鲁、卓奥友等世界著名高峰的风采。可现在向珠峰的方向望去,只是一片苍茫。 |
布满经幡的加乌拉山口 |
乌拉山口远眺珠峰方向 |
加乌拉山下通向珠峰之路 |
寒风中,过往加乌拉的旅客纷纷摄影留念,又很快钻进车辆向珠峰继续进发。接下来的路途更加艰难,道路象牦牛的肠子九曲十八弯。在短短十几公里内就有三十多个急转弯。 |
翻越加乌拉山后通向珠峰的路 |
翻越加乌拉山后的崎岖山路 |
下山途中,大雪已经停止,道路变得泥泞,路基松软,不断的急转弯使车辆行驶极不稳定,连陆地巡洋舰这样的越野英雄也无能为力。此时,我们8米长的辎重卡车右后轮滑到路基下,一动不动了。看了一下手表,9:30。全队和从10公里外找来的民工奋力抢救,卸车、挖车轮、垫路、推车、拖曳,使尽了浑身解数,终于在6小时之后,15:30,破坏路基1/3,把这个山路上的庞然大物拖了出来,继续向珠峰进发。 |
陆地巡洋舰也在所难免 |
载重卡车滑下路基 |
在蜿蜒山路上继续爬行了近3小时,18:30,终于见到了座落于珠峰扎嘎曲河谷的小村扎西宗。旧时代,这里曾是独立的宗政府,现已并入定日县。由于道路的艰难和辎重卡车的问题,临时决定宿营扎西宗,距离珠峰还有30-40公里。下榻于当地最大的一家旅舍,珠峰班巴旅馆。令人惊奇的是,这家旅馆居然设有厕所。通常在藏族的小村落是没有厕所的,人们随处方便,相当的自然。因此,走在珠峰之路上,我们也是随处停车方便,但一般是选择村镇之外的风景优美之所在。这家厕所设在二层,打理的相当干净。厕所地板上三个洞直通一楼,楼下的房间是没有墙壁的,转供积肥。旅馆的一楼式藏式客堂,装饰着牛角羊头之类,一圈藏式卧榻,中央牛粪炉上煮着热茶,大号暖水瓶中酥油茶洋溢着浓香,时断时续的电力供应支持着一台18寸电视。旅馆的客房在二楼,有5-6间,根据面积摆满藏式木床,上铺藏式毛毡,被褥都是汉式的,倒也整齐。 |
珠峰班巴旅馆 |
扎西宗 |
在扎西宗的“成都饭店”吃过早餐,只有馒头、咸菜。馒头对于这一带地区已经算是新鲜事物了。由于高海拔低气压和民族风俗的原因,馒头的引入也只是近1-2年的事情。据说,这里加工馒头的程序非常复杂,面发好以后,先在没有压力的锅里蒸至馒头成型,再加压力数分钟,方可得到这种粘牙的馒头。填饱了肚子,8:30我们又踏上了通往珠峰之路。下面一段路程是沿珠峰冰川融水形成的扎嘎曲而上,相对平坦。扎嘎曲是藏语喜鹊河的意思,据说因为喜鹊和第三女神之间有某种渊源而得名。离开扎西宗不久,透过最后一道山梁看见了珠穆朗玛峰,大家的心情为之振奋。之后,在距扎西宗几公里的巴松乡,一个当地环保公司设卡,所有过往人员一律换乘他们提供的老旧道奇面包车,号称“环保车”,前往珠峰。我们依然是尚方宝剑在手,过关斩将。刚过巴松,距离珠峰绒布寺大约30公里,路左侧出现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珠峰观测站,有气象塔、rass风廓线仪等设备。这些设备也将在本次计划中配合观测。 |
巴松乡附近遥望珠峰 |
中科院青藏所观测站 |
离开扎西宗,沿扎嘎河谷一直西行。在距离珠峰的最后10公里,扎嘎曲陡然转弯向南直指珠峰。南北向的河谷豁然开朗,扎嘎曲在冰川漂砾中欢唱,一座洁白无暇的金字塔矗立河谷尽头,这就是珠穆朗玛峰。在藏语里面, “珠穆”是“女神”的意思,而“朗玛”则是“第三”。因此,“珠穆朗玛峰”(chomolungma)就是“第三女神”。这来源于西藏广为流传的一则神话。神话说喜马拉雅山有五座山峰,是五个仙女,他们统称为“长寿五仙女”。其中,祥寿仙女(藏语为“扎西次仁玛”)掌管人间的福寿;贞慧仙女(藏语为“米约罗桑玛”)掌管农田耕作;翠颜仙女(藏语为“婷格协桑玛”)掌管人间的“先知”神通;施仁仙女(藏语为“德迦卓桑玛”)掌管畜牧生产;冠咏仙女(藏语“觉班真桑玛”)掌管人间财宝。其中的珠峰是翠颜仙女,排行老三,因此得名“第三女神”,也曾被称为“翠妃雪峰”(藏语为“扛屯停杰姆”)。在尼泊尔,珠峰被称作萨加玛塔峰(sagarmatha,摩天岭之意)。珠峰的英文名everest是最为无耻和短见的,19世纪50年代印度测绘局长,英国人s. g. everest,在尼泊尔和西藏人民与珠峰相依相伴、崇拜景仰了数千年之后,发现并用他本人的名字命名了它。 |
洁白的金字塔耸立在扎嘎曲的尽头 |
通向珠峰的最后路段,大家目不转睛的注视着这个世界的奇迹,感受着它的雄伟和高洁。转过一个小山坡,一座有着金顶的白塔和一个古朴的藏传佛教禅院映入眼帘,这就是世界上最高的寺院,绒布寺。它已经在这里伴随着珠峰渡过了百年的沧桑。在绒布寺门前,又有一道关卡,所有机动车辆禁止进入珠峰保护区的“核心区”。一切旅客换乘当地农民提供的马车前往珠峰登山大本营。向看门人说明来意,出示相关文件,我们顺利进入了核心区。大约5公里以后,11:00,我们到达了预计的观测营地,回首可见我们多年扎营的地方,一块巨石有着天然的纹理“女“字。为了方便今年的观测和宿营需要,我们放弃了原来的宿营地,来到绒布德寺的山坡背后,开始了紧张的营地建设。 |
绒布寺与珠峰相依相随经历了百年的沧桑 |
大书“女“字的巨石周围是我们以往设营的地点 |
紧张的营地建设 |
16:00,9座五彩的帐篷构建完成,分做工作室、宿舍、厨房和餐厅。坐在新建的“餐厅”里,大家开始珠峰的第一个迟到的午餐。雄伟而美丽的珠峰伴随我们渡过了这辛劳的一天。 |
在珠峰脚下大家共进第一个午餐 |
夕阳照耀下的珠峰给人以宁静和安全 |